• 尊龙凯时

    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    雨后蹚水走路,小心“烂脚”!还有这些事项,请务必注意!
    发布日期:2023-08-06 08:00:27       作者:尊龙凯时制药集团       浏览:18.2万

    8月3日,尊龙凯时制药集团向河北省红十字会、北京昊康公益基金会捐赠累计价值880余万元的药品,用于助力京冀抗洪救灾。此次捐赠,除了大家熟知的荆防颗粒,还有一种抗灾药品备受关注,就是——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。


    87.jpg


    有的人不解,这个药能够在抗洪救灾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?今天就跟小南一起了解一下吧~


    古话说,“大灾之后,必有大疫”,虽然这只是根据历史事件总结出来的规律,但也在提醒人们,洪灾往往会造成胃肠道疾病、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,公共卫生安全和防疫工作都不可松懈。


    为什么泡水能泡出病?


    我们知道,病菌们没有腿不能自己跑,传播起来必须借助外力,而大多数病菌比较怕干燥,在干燥环境下活不久、传不远,可洪水一来,这两个问题就一下子都解决了。


    因为洪水无孔不入横扫一切,将本来收集在处理场所的各种生活垃圾、粪便、动物尸体等脏东西统统冲走,而这些脏东西携带着很多病菌,借着洪水更加容易传播开来。同时,由于长期泡在水中,皮肤的屏障功能会受到削弱,我们的抵抗力开始下降,各种病菌、异物更容易乘虚而入。


    88.jpg


    首当其冲的就是脚部,长时间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中,真菌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,尤其好发于手足、腹股沟等部位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“脚气、股癣”,可表现为浸渍、水疱、脱屑等。


    此次捐赠的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,不同于其它只在高浓度表现杀菌活性的抗真菌药,盐酸布替萘芬在低浓度时可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,进而发挥抑菌杀菌双重作用。盐酸布替萘芬抗菌谱广,能有效作用多种真菌,对絮状表皮癣菌、石膏样癣菌、红色癣菌和短发癣菌等多种菌株均表现出抗真菌活性。除此之外,喷雾剂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。


    小南也提醒正在抗洪的人员,下水工作时,每隔1~2小时休息一次,擦干脚,在阳光下曝晒片刻。每次劳动离水后,一定要洗净脚,穿干鞋。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,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,或穿长靴等进行保护,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。


    洪水过后这些务必注意


    1.不喝生水


    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最好饮用开水、瓶装水和桶装水。

    ✦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、山涧水、井水、泉水或湖水,直接饮用也存在危险。

    ✦在不得不饮用的情况下,用明矾和漂白粉(精片)澄清、消毒,至少煮沸5分钟后,方可饮用。


    2.饮食要注意


    ✦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,食物易腐败变质。

    ✦食用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、伤寒、甲肝、霍乱等肠道传染病。

    ✦淹死、病死的禽畜可传播猪链球菌病、禽流感等传染病,不可加工食用。

    ✦雨后菇,常有毒,不要采食野生的蘑菇。


    3.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


    ✦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灭蚊防蝇鼠的工作。

    ✦住所安装纱窗、蚊帐等,自己涂抹防蚊剂。

    ✦尽量清除住所周围的污水,清除垃圾污物。

    ✦室外穿长衣裤,做好防护措施,防止蚊虫叮咬。


    4.防家禽污染


    ✦洪水后,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掩埋或焚烧。

    ✦掩埋地远离居住地和水源50米外,挖两米以上的坑掩埋压实。


    5.做好室内环境清理


    ✦进入室内后,应尽快将积水清除。

    ✦如果在积水的表面有石油类的物质存在,需先联系专业人员将石油类物质去除后,再清除积水。

    ✦一些不易吸水的材料,如金属、玻璃和硬塑料等材质的物品,可以进行清洁和干燥。有些吸水性很强的物品在洪水过后很难清洗和干燥,比如地毯等,可考虑直接丢弃。


    6.做好室内环境消毒


    ✦室内环境消毒前,先对室内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洁,清理动物尸体、淤泥、垃圾和粪便,清除生活污水和各种积水等,最好无害化处理。

    ✦室内物品表面、墙壁和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/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,作用时间30分钟。

    ✦在无疫情情况下,不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剂喷雾消毒,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以自然通风为主,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。


    7.做好个人健康防护


    ✦勤洗手,不共用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品。

    ✦要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。

    ✦下水劳动时,每隔1-2个小时出水休息一次。


    8.警惕传染病


    ✦出现发热、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,不要忌医和迷信。

    ✦任何人发现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,均有义务向当地医疗卫生单位报告,以便及时调查处理。

    友情链接: